法国红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法国的红酒文化伴是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红酒文化是法国优雅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它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
法国曾有“浪漫的葡萄酒帝国”之称,法国的葡萄酒不仅名气大,对法国而言分量也重:每年84亿欧元的产值,其中50多亿欧元出口;提供30万个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葡萄酒和香水、艾菲尔铁塔一样,是法国的“名片”。法国葡萄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随着法国社会文明一起成长发展,可以说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踪迹和影响。正如有句法国谚语则这么说:“打开一瓶法国葡萄酒,就像打开了一本书。”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18世纪末转内销的葡萄酒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酿造技术飞跃提高,已经可以酿造优质的葡萄酒了,同时开始逐步完善权威的酒庄评级系统。
法国葡萄酒的名声可谓是居全球之冠,但是葡萄酒的起源之地却并不在法国。一般来说,葡萄酒的历史,与西班牙葡萄酒生产历史息息相关,起源于早期腓尼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提起法国葡萄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腓尼基人和凯尔特人首先将葡萄酒的种植及酿造工艺传入现在的法国南部马赛地区,使葡萄酒成为人们佐餐的奢侈品。在古罗马时期,帝国的军队在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同时也将葡萄酒的种植与酿造推广开来。公元1世纪,在罗马人的大力推动下,葡萄种植迅速地在法国地中海沿岸刮起一阵雄风,也使得饮酒成为一种时尚。葡萄种植与酿造技术先后进入罗纳河谷(Vallée du Rhrne)勃艮第 (Bourgogne)、波尔多(Bordeaux)、卢瓦尔河河谷(Vallée de la Loire)、香槟地区(Champagne)和 摩泽尔河谷(Vallée de la Moselle)地区,如今这些地区仍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出产地。随着罗马帝国衰落,葡萄园也随之衰落。基督教的兴起带来了又一次葡萄酒酿造的发展。法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土壤使其成为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在十八世纪之前法国的葡萄酒产业一直掌握在贵族及僧侣手中。
法国的葡萄种植业也几经兴衰。公元92年,罗马人为保护亚丁宁半岛的葡萄种植及酿酒业,逼迫高卢(今法国)人摧毁了大部分葡萄园,因此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公元280年,罗马皇帝下令恢复种植葡萄的自由,由此进入了法国葡萄种植与酿造的重要的发展时期。1441年,勃艮第公爵禁止良田种植葡萄,葡萄种植和酿造再度陷入危机。1731年,路易十五国王取消了部分上述禁令;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葡萄种植获得自由,法国的葡萄种植及酿造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十九世纪,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法国南部的葡萄酒业渐渐赶超北部。20世纪,法国出台了各种法规条例更加规范了葡萄酒的生产与等级,这些法令使的法国葡萄酒更加完美并得到世界的赞誉。
“葡萄酒庄”(Chateau)一词就源于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之乡波尔多。法语“Chateau” 原意是指那些中世纪为防范外敌入侵而修建的带有塔楼和护城河的城堡,后来,在著名的波尔多、勃艮第等酿酒区,Chateau逐渐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指那些专营酿酒的庄园,意为“酒堡”和“酒庄”。
发展到今天,葡萄酒庄的意思就是指一个独立的葡萄酒生产单位,是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和销售的场所。它包括葡萄园、一流的酿酒师、过硬的酿酒技术、一流的酿酒设备、贮藏葡萄酒的橡木桶及酒窖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到灌装,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应在葡萄酒庄园内完成。专业化的葡萄酒庄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更需要良好的环境、精湛的技术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
葡萄酒庄象征着传统精致的工艺和高质量、高品味的产品。同一般的中低档葡萄酒相比,庄园葡萄酒的品质纯正优良。为了保证口味的纯正,庄园葡萄酒大多采用传统手工方式酿造,酒的价值高。有时候,如果某年的葡萄酒品质未能达标,顶级酒庄甚至不生产葡萄酒,这也是葡萄酒庄园保证其品质的最有力措施。
葡萄酒庄园还具有传播葡萄酒文化,普及葡萄酒知识的功能。在这里,葡萄种植和酿酒不仅是一个生产过程,还能让参观者直观而强烈地感受到葡萄酒的内涵。葡萄酒庄还有旅游、休闲的功能。葡萄酒庄代表的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品味,代表一种精致的工艺态度,代表一种无可挑剔的高质量,是葡萄酒中的贵族。
法国不仅是葡萄酒的消费大国,而且也是一个葡萄酒的生产大国。比我国海南岛面积还小一点的波尔多地区,就有9000多个酒庄。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早在上世纪30年代,法国的一些葡萄酒生产商,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成立了著名的法国“全国葡萄酒原产区研究所”,为葡萄酒建立了等级系统。时至今日,该研究所将法国葡萄酒分为四级,即:
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葡萄酒、地区佐餐酒、日常佐餐酒。法定产区葡萄酒:法定产区葡萄酒,级别简称AOC,是法国葡萄酒最高的级别。原产地地区的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酒精含量等都要得到专家认证。只能用原产地种植的葡萄酿制,绝对不可和其他地区的葡萄汁勾兑。法定产区葡萄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5%。
优良地区葡萄酒:优良地区葡萄酒,级别简称VDQS,是地区佐餐酒向法定产区葡萄酒过渡必须经过的级别。如果普通地区佐餐酒比优良地区葡萄酒的质量表现良好,可以升级为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葡萄酒的产量只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2%。
地区佐餐酒:地区佐餐酒的法文是VindePays,是由日常佐餐酒中最好的酒升级而来的。地区佐餐酒的标签必须标明产区。地区佐餐酒可以用标明产区内的葡萄汁勾兑,但仅限于该产区内产的葡萄。地区佐餐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15%。法国绝大部分地区佐餐酒产自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
日常佐餐酒:日常佐餐酒的法文是VindeTable,也可译为普通佐餐酒,是最低档次的瓶装葡萄酒,作日常饮用。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而成,如果葡萄汁限于法国各产区,可称法国日常佐餐酒。不得用欧盟以外国家的葡萄汁。日常佐餐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8%。
法国红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法国的红酒文化伴是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红酒文化是法国优雅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它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
红酒是构建法兰西文化的功臣,曾几何,它总是身在古老的修道院地窖的橡木桶里静酿,在修炼它的酒性和酒品。《圣经》中521次提到红葡萄酒。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把葡萄酒递给圣徒时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此后,基督教把红葡萄酒视为“圣血”,每次弥撒都要饮用。于是,种植葡萄并酿造酒浆,成了各地修道院一项重要的工作。法国很多地区著名的葡萄酒,都可以在中世纪的修道院里找到源头。在“地理大发现”的年代,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随着传教士不知疲倦的脚步播撒到世界各地。葡萄酒终于从拯救世界的圣血,化身为俗世的琼浆玉液。
葡萄酒一旦从神的世界走进世俗文化,马上被赋予种种美好的寓意。欧洲中世纪葡萄酒小贩使用的招牌上,都把葡萄酒作为增进人际友情的圣物来推销。当时的画家也喜欢在画布上表现手持葡萄串的爱神。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形象寓意“丰收与和平”在欧洲人的隐喻习惯中,葡萄酒代表着味觉,而当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味觉快乐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和平。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种、严格的管理制度,让红酒文化在法兰西这片充满浪漫色彩的土地上蔓延开来,从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生产及贮藏、品酒、饮酒到酒器和配餐等等,学问之广博,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叹。其实,一种东西喜欢人多了,便会渐渐烘托出一种氛围,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红酒也是如此,法兰西特有的浪漫柔情和红酒的浓郁热烈有着某种特殊的契合。
如今,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葡萄酒时,给人的感觉似乎不是在推销一种饮品,而是在推销一种高雅和浪漫的生活方式。围绕葡萄酒已形成一种有关高雅和浪漫的神话。葡萄酒就是葡萄酒,本来与高雅和浪漫沾不上边。但从十九世纪开始,法国人就成功地把法国生活方式塑造成了全球的标准。于是,属于这种生活方式的一切东西全都变得高雅和浪漫起来。例如蜗牛,原本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动物,一旦它进入法国大餐的菜谱,连最讲究的时髦女人都趋之若骛。因为法国葡萄酒已经不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有关高雅和浪漫的检验标准了。
总之,法国的酒文化十分发达,从葡萄的种植、酒的生产、储藏、品酒、饮酒到酒器和配餐等等,学问之深,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叹。孔子说得好,“食不厌精”,在法国酒文化中得到充足体现。有时候甚至精到近乎神秘的程度。这种广博而神秘的酒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我所不在。它所具有的魅力经久不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自觉不自觉地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新酒上市,都要召告全国,人们争相品尝,城乡各地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酒情。
法国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法兰西的历史。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可以这么说,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